下图为60°W经线示意图,其中A点正好日出,B点的太阳高度为20°,据此回答10-13题。
关于C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是到C地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机 | B.C地附近形成高气压,但强度与范围小 |
| C.此时在C地终日观察不到太阳 | D.此时C地上空臭氧含量最小 |
据题意判断,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时 | B.8时 | C.12时 | D.18时 |
下列地点中,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雅加达(6°S) | B.海口(20°N) | C.基多(0°) | D.新加坡(1.5°N) |
图示季节,下列河流处于枯水期的是
| A.长江 | B.密西西比河 | C.刚果河 | D.赞比西河 |
读右图“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24~26题。
有关我国造纸工业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 |
| B.造纸工业都沿海分布 |
| C.造纸工业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 D.年产量>10万吨的造纸厂均分布在直辖市 |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造纸工业发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便利 | B.原料丰富 |
| C.市场广阔 | D.水源充足 |
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下列能够体现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北京——木材、废纸、废布、废棉 | B.广东——蔗渣、竹材 |
| C.黑龙江——木材、竹材 | D.山东——农作物秸秆、木材 |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A.①为能源 | B.②为技术 | C.③为劳动力 | D.④为原料 |
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
|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
|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
|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
下表示意我国沿
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19~21题。
| 发展阶段 |
时间 |
方式 |
| ①产品“走出去” |
1991~1997年 |
接受订单,代工生产 |
| ②销售“走出去” |
1998~2001年 |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
| ③品牌“走出去” |
2001~2003年 |
收购意大利的某知名鞋业公司 |
| ④资本“走出去” |
2003年~至今 |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建立研发中心 |
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A.开拓国际市场 | B.建立品牌形象 | C.吸引国外资金 | D.降低生产成本 |
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 A.降低劳动成本 | B.增强集聚效应 | C.便于产品销售 | D.便于原料运输 |
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 A.市场 | B.资金 | C.原料 | D.技术 |
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17~18题。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 | B.水分 | C.土壤 | D.光照 |
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 A.蒸发量大 | B.多虫害 | C.地温低 | D.太阳辐射强 |
下图为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片,完成14~16题。
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农业地域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乳畜业 | B.乙—大牧场放牧业 | C.丙—商品谷物农业 | D.丁—混合农业 |
乙、丙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有
| A.机械化程度低 | B.水利工程量大 | C.投入劳动力多 | D.受市场影响大 |
丙农业地域类型区若采用大水漫灌,则可能引起
| A.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 | C.土壤酸化 | D.土壤盐渍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