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21-23图
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
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
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③④ |
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
D.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问题。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 | B.气温 |
C.降水 | D.土壤 |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气温 | B.降水 |
C.土壤 | D.社会经济因素 |
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A.农作物A | B.农作物B | C.农作物C | D.农作物B和C |
该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 )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
①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具有发展“桑基”的地形基础
②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③气候高温多雨④具有肥沃的红壤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②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
③全球气候变暖④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该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和农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问题。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 B.种植园农业 |
C.混合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
读该图,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据此回答问题。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三个功能区,那么 ( )
A.X是工业区 | B.Y是绿化带 | C.Z是住宅区 | D.Y是工业区 |
若X、Y、Z三个区域地租水平为X>Y>Z,则高楼林立、经济活动最繁忙的是 ( )
A.X | B.Y | C.Z | D.X和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