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平均气温存在很大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请仔细观察两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分布曲线,归纳各自的降水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3)结合图中给出的两地区的地理要素差异,分析比较两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同?
(提示:从农业生产类型、方式、农作物种类、及熟制等去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二要优化农产品结构,三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材料二:在农业部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确定了11种优势农产品,这些农产品确定的依据是: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率高、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竞争中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
材料三:1990年和2005年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
(1)下列优势农产品与优势产区搭配合理的有(双项选择)
A 春小麦优势产区----黄淮海平原
B 水稻优势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
C 棉花优势产区----黄淮海平原 和南疆盆地
D 油菜优势产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F 甜菜优势产区----松嫩平原 、山东半岛
(2)为了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确定的优势产区,主要考虑的条件有哪些?
(3)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要因地制宜。下面是昆明周围的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同样的自然条件,但呈贡县与罗平县却由于农业发展的差异而贫富悬殊,试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其原因。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
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A 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 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 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 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水平,二者的关系是。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 由城市到乡村 B 由城市到城市
C 由乡村到城市 D 由乡村到乡村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式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每空1分,最后一空2分)
(1)①是 --------- ---------------- 山脉,②是------------------------ 山脉
(2)③河流入海口附近城市是---------------- ----- ,④是美国、加拿大两国交界处的 ----------------------------- ,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3)城市⑤是 -------------------,该城市中的曼哈顿区被看成是城市的象征。
(4)美国的“硅谷”位于图中------------(填数字)城市,它是美国以至世界 -----------工业的中心。
(5)该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 ,其优势区位条件是:
-----------------------------------------------------------------------------
读德国工业和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是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有,
其发展工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有。
(2)B处是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有
(3)A、B两处工业区相比,说明德国工业有向发展的趋势。
(4)C城市为, D城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