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哥伦布时代起,各民族、各国的孤立闭塞状态逐渐消除,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18世纪前,对这一过程起着推动作用的方式有( )
①西方掠夺与贸易 ②资本与人口流动 ③对等的文化交流 ④工业革命的扩展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 A.三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
| B.三者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 C.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 D.三者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做考虑 |
“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材料中的观点属于
| A.老子 | B.孔子 | C.孟子 | D.韩非 |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与此引文最为接近的观点是
| A.“仁者爱人” | B.“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 C.“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
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 A.人性本善 | B.舍生取义 |
| C.君轻民贵 | D.得道者多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