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7月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始终有你》中,有“。。。。。。东方跟西方的文明,邂逅了冲动,繁荣这里,遇上安定;。。。。。。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几句歌词。这里的路径主要是指
| A.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 | B.中国用治权换主权的方式 |
| C.“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 | D.英国用主权换治权的方式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
|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
|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
|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夫仁义礼制者,制之本也;法令刑法者,制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家、法家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 A.尊儒抑法 | B.尊法抑儒 | C.儒法并用 | D.外儒内法 |
从政治角度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的是
| A.道德准则 | B.治国理念 | C.哲学基础 | D.变革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