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时写了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 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哀诗反映了于右任先生的
A、渴望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情感
B、渴望澳门回归祖国的情感
C、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的情感
D、渴望香港回归祖国的情感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 D.太平洋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 |
几位同学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进行辩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
| 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
| C.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 |
| D.“文革”期间发展成为严重的左倾错误 |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入党章 |
|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
|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
|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
孙中山遗嘱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孙中山一生的奋斗中,最典型地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三民主义 | B.新三民主义 |
| C.三大政策 | D.北上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