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共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即庆典活动,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4周年阅兵式上,抗美援朝志愿兵代表团出现在观礼台上
B 6周年阅兵式上,受阅部队的新军装上有了军衔标志
C 35周年庆典上,农民方队打出“联产承包好”的标语
D 60周年庆典上,大学生方队打出“小平您好”的条幅
当时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指
| A.雅尔塔会议 | B.日内瓦会议 | C.万隆会议 | D.第26届联大 |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GDP结构即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的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 1890 |
1913 |
1933 |
|
| 种植业、渔业、林业 |
68.5 |
67.0 |
64.0 |
| 手工业 |
7.7 |
7.7 |
7.4 |
| 现代制造业 |
0.1 |
0.6 |
2.5 |
| 采矿业 |
0.2 |
0.3 |
0.8 |
| 电力 |
0.0 |
0.0 |
0.5 |
| 现代运输和商业 |
5.1 |
4.6 |
4.0 |
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
①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②现代产业有所发展
③重工业整体发展缓慢 ④官僚资本始终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 A.反对世界大战 | B.倡导民主科学 | C.宣扬实业救国 | D.维护领土主权 |
张之洞说:“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这表明张之洞主张
|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B.军用、民用工业并重 |
| C.优先发展基础工业 | D.推动国民经济军事化 |
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取决于
| 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
| 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
| 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 |
| 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