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对这场反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要求 | B.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 C.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文化主导地位 | D.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
| 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
| C.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
|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有()
①与英法历史文化联系密切
②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③确保美国在协约国的利益
④消弭苏俄退出“一战”的影响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说过:“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这里的“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含义是()
| A.欧洲大陆的争霸主角由法德变为英德 |
| B.欧洲大陆的争霸主角由法俄变为德俄 |
| C.欧洲的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争霸的主要矛盾] |
| D.一战爆发,战争范围从一洲扩展到三洲 |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
|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
| C.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
“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 《佯儒实法——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的统治真相》 )材料中“儒家强调的习惯法”的含义是()
|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
| 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
|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
| 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