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之血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 |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明道德” |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
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
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
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 B.东欧剧变 |
C.苏联解体 | D.欧盟成立 |
1970年,美国正式宣布从韩国撤走一个师即缩减2万人。作为补偿,尼克松批准在五年内向韩国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这反映出()
A.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 |
B.美国放弃了全球称霸战略 |
C.美国用军援取代在韩驻军 |
D.美国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向欧洲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美国坚持孤立中国的政策 |
B.美国试图与中国改善关系 |
C.美国希望瓦解中苏同盟关系 |
D.美国认为美中矛盾大于中苏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