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
B.白铁(镀锌)表面有划伤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
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的保护层 |
D.在空气中,金属银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
对下列实验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实验①溶液褪色 | B.实验③溶液中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
C.实验②溶液褪色 | D.实验④饱和碳酸钠溶液下方出现油状液体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将浓硫酸转移至烧杯后须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烧杯 |
B.现需使用480ml 0.1mol/L硫酸铜溶液,则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需要 7.68g硫酸铜固体 |
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码右物,可能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
D.容量瓶在使用前须用待配溶液润洗 |
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原子半径最小,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且Y和Z可以形成化合物ZY2和ZY3。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上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
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
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
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
2FeCl2 + Cl2 = 2FeCl3
复分解反应: 2CH3COOH + K2CO3 = 2CH3COOK+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 4NaClO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还原性(酸性溶液):Fe2+> I- > Cl- |
B.氧化性(酸性溶液):Co(OH)3 >Fe3+ > I2 |
C.酸性(水溶液):CH3COOH >H2CO3 >HCN |
D.热稳定性:NaCl>NaClO4>NaClO |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 则含4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kJ的热量 |
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
D.己知2C(s)+2O2(g)=2CO2(g));△H=a、2C(s)+O2(g)=2CO(g);△H=b,则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