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23--24题。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是
①泥炭地 ② 海岸带 ③河流 ④大陆架 ⑤人工水田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
A.气温变高,湿度变大 | 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 |
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 | D.气温年较差变大、日较差变小,气候变干 |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下图为2011年5月鄱阳湖某地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草原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温带草原带 |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这一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西偏北,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 |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偏弱,使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北方 |
C.西北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使南方水汽供给量不足 |
D.全球气候变暖,使低纬度降水减少,高纬度降水增多 |
读中国四个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有关A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亚热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
B.黄土高原区,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
C.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 |
D.河流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
有关B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变率大,水资源缺乏 |
B.低山丘陵,土壤为红壤,肥力低 |
C.平原地区水网密布,河流补给以冰雪补给为主 |
D.陇海线、京沪线、浙赣线经过本区 |
有关C、D两地区比较,正确的是( )
A.C地区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昼夜温差小
B.D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昼夜温差大
C.两地区畜牧业以家畜饲养畜牧业为主
D.两地区都主要是外流区域
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回答下题。图中①地区雨季类型为()
A.全年干旱多晴区 | B.夏半年多雨区 |
C.夏雨集中区 | D.夏雨区 |
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影响 | B.受高压脊的影响 |
C.受台风影响 | D.多对流雨 |
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A.水源 | B.土壤 |
C.地形 | D.人为活动 |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判断下列问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①地形②气候③水文④植被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
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
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
D.C区域气候湿润,平原面积最大 |
下列不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
B.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 |
C.农耕区和牧业区 |
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 |
读“2003年以来广东GDP增长速度和外贸增长速度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3年-2007年间,广东GDP变化不大 |
B.2003年-2008年,广东外贸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
C.广东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仍然较高 |
D.广东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明显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