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15 O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15 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像,根据PET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15 O的衰变和正负电子湮灭的方程式                         
②将放射性同位素15 O注入人体,15 O的主要用途是                  
A.利用它的射线   B.作为示踪原子
C.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D.有氧呼吸
③设电子的质量为m,所带电荷量为q,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探测到的正负电子湮灭后生成的光子的波长=                    
④PET中所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               。(填“长”、“短”或“长短均可”)
(2)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系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右边有一小球C沿轨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图所示。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球与挡板P发生碰撞,碰撞后A、D都静止不动,A与P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
①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球的速度。
②求在A球离开挡板P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科目 物理   题型 计算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个质量为0.3kg的物体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图线A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v—t图象,图线B表示撤去水平拉力后物体继续运动的v—t图象,取g=10m/s2。求:

(1)水平拉力的大小;
(2)0~3s内,水平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足球运动员常采用折返跑方式训练(如图所示),在直线跑道上,起点“0”的左边每隔3m放一个空瓶,起点“0”的右边每隔9m放一个空瓶,要求运动员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0”上,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1”号瓶,推倒“1”号瓶后再全力跑向“2”号瓶,推倒“2”号瓶后……。运动员做变速运动时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4m/s2,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8 m/s2,每次推倒瓶子时运动员的速度都恰好为零。求运动员从开始起跑到推倒“2”号瓶所需的最短时间为多少?(运动员可看做质点)

如图所示,相互平行的两根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导轨间距l=20cm,两导轨顶端连接一开关S。导体棒ab与导轨接触良好且无摩擦,ab的电阻R=0.4Ω,质量m =10g。整个装置处在与轨道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1T。当ab棒由静止释放t = 0.8s后,突然接通开关S。不计导轨电阻,不计空气阻力,设导轨足够长。g取10m/s2。求:
(1)ab棒的最大速度vm
(2)ab棒的最终速度vt

)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螺线管匝数n = 1500匝,横截面积S = 20cm2。螺线管导线电阻r = 0.60Ω,R1 = 4.0Ω,R2 = 6.0Ω。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求:
(1)螺线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2)电路中的总电流I;
(3)电阻R1、R2消耗的总电功率P。

如图1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 = 80m/s。P、S、Q是波传播方向上的三个质点,已知距离PS = 0.4m、SQ = 0.2m。在t = 0的时刻,波源P从平衡位置(x = 0,y = 0)处开始向上振动(y轴正方向),振幅为15cm,振动周期T = 0.01s。

(1)求这列简谐波的波长λ ;
(2)在图2中画出质点P的位移—时间图象(在图中标出横轴的标度,至少画出一个周期);
(3)在图3中画出波传到Q点时的波形图(在图中标出横轴的标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