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用斜槽轨道做“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为了能较准确地描出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不正确的是( )
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下图中A、B、C、D为某同学描绘的平抛运动轨迹上的几个点,已知方格边长为L。则小球的初速度v0 :B点的速度大小vb 。(重力加速度为g)
如图(a)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在实验中认为细线对小车拉力F的大小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的点求得.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 | B.假设法 |
C.理想实验法 | D.等效替代法 |
(2)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使.
(3)图(b)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其中0、1、2、3、4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3”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m/s,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a=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关系图线如图(c)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为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在研究“共点力的合成问题”时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F′与A、O共线,A端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
(1)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通过比较和来验证力的合成是否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在上述实验中所说的合力与两个分力具有相同的效果,是通过下列哪个方法实现的()
A.弹簧秤的弹簧被拉长
B.固定橡皮条的图钉受拉力产生形变
C.细线套受拉力产生形变
D.使橡皮条在同一方向上伸长到相同长度
(3)在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一实验小组准备探究元件Q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中的实物连线按电路图补充完整.
(2)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该元件电阻的测量值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真实值.
(3)在电路图中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但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滑动片,总不能使电压表的示数调为零.原因可能是图中的(选填a、b、c、d、e、f)处接触不良.
(4)实验测得表格中的7组数据.请在坐标纸上作出该元件的I-U图线.
序号 |
电压/V |
电流/A |
1 |
0.00 |
0.00 |
2 |
0.40 |
0.02 |
3 |
0.80 |
0.05 |
4 |
1.20 |
0.12 |
5 |
1.60 |
0.20 |
6 |
2.00 |
0.3l |
7 |
2.40 |
0.44 |
(5)为了求元件Q在I-U图线上某点的电阻,甲同学利用该点的坐标I、U,由R=求得.乙同学作出该点的切线,求出切线的斜率k,由R=
求得.其中(选填“甲”、“乙”)同学的方法正确.
(1)下图中游标卡尺读数为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mm.
(2)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用DIS(数字化信息系统)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①图线是在轨道水平的情况下得到的(选填“I”或“II”)
②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为kg,小车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3)某同学用小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如图所示,纸带上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m/s2,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未知电源的电动势.图中Ex为待测电源,Es为标准电源:电动势已准确测出),E为工作电源,为电路提供电流.G为零刻度在中央的灵敏电流计.AB为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C、D为AB上的两个活动接触点,可以在电阻丝上移动,与电阻丝AB平行放置的还有一把刻度尺,可以测出CD之间的长度.
实验步骤如下:
(1)按图连接好电路,将K1处于断开状态,K2处于两个触点都不接的状态
(2)先闭合K1,调Rp整至合适位置
(3)将置K2位1置,调整C、D触头使电流计指向零刻度,记下______.
(4)将K2置2位置,重新调整C、D位置,使 ________,并记下________.
(5)断开K1.计算待测电源的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x=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