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
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 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
C.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 |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 |
“二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德国元首希特勒感到很欣喜“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件重大事件”应该是
A.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 |
B.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
C.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
D.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
从19世纪60年代末到一战前夕,德国的生产资料生产(主要是重工业)增加了8倍,消费资料生产只增加了3倍。这种状况表明
①德国经济结构相对落后②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③与德国军国主义政策有关④由复杂的国内矛盾造成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 |
在谈到俄国十月革命时,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加耶夫说:“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在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民主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并且没有能够鼓舞人的思想。按照俄罗斯人的精神气质,革命只能是极权主义的。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恰恰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则最现实。”下列各项表述中,最符合别尔加耶夫这种观点的是
A.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在俄国拥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
B.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 |
C.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传统 |
D.社会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
美国总统杰斐逊曾宣称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杰斐逊将法国看作人们思想的祖国,是因为
A.法国文化乃是美国近代文明的母本欧洲文明的核心 |
B.法国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有利于各种新思想的成长 |
C.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对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作用巨大 |
D.法国是启蒙运动中心,启蒙思想深刻影响北美 |
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文中的“建筑物”是指
A.总统制 | B.联邦制 | C.共和制 | D.邦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