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Ⅰ:根据图一回答下列(1)~(4)小题,根据图二回答(5)小题。
下图一表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图二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国力的根本是人才。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结构f的数量将______,动物行为中的_____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能明显影响结构f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
(2)生命在于运动。与图中b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b→c过程体现了__________流动性,c→d过程体现了__________流动性。结构d中的液体为___________。
(3)健康是个永恒的主题。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适量食用些含磷脂丰富的食物(如蛋黄),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不仅磷脂丰富,且使其与信息传导(传递、交换)功能相适应。
(4)生命是一个信息交换器。若图中e为胰岛B细胞,则a位于___________,伴随着信号物质d的释放,其信息转变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典型的反射弧中,若图中e为神经细胞,内环境中的d发挥作用后很快被酶分解,否则会使e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效应。
(5)图二中表示感受器的是编号_________,共有图一中f表示的结构有________个。如果图二中的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表示错误的是_________(填箭头旁字母)。如果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图中A. B. C.D处首先测到局部电流的是_________处。
Ⅱ:人脑中有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 r-氨基丁酸,它是谷氨酸在一种脱羧酶的作用下转变而来的。有一种病,患者在静止或运动时有舞蹈样动作,称为舞蹈病,这是由于患者体内缺乏脱羧酶所致。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的R基是——C3H5O2,则谷氨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2)舞蹈病也是一种遗传病,它和人类的数千种遗传病的产生有相似之处,这种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为某家族舞蹈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可知这种病属于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__控制的遗传病。假如在人群中这种病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则Ⅲ1与正常女性婚配,生出一个患病的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4)如果要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合成脱羧酶,就要获取目的基因,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②一段时间后观察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菠萝、仙人掌等植物有一个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如图二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类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6H12O6的原因是   ,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 
(2)该类植物白天体内含量高,而夜间含量高。若在上午1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则细胞中C3含量变化是   。若白天在某时刻忽然发现植物细胞中C6H12O6含量增加,则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
(3)此类植物气孔开闭的特点是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由此推测其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    

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生理过程),其结构简式是。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后,发现靶细胞膜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X物质浓度(ng mL-1
细胞内ATP浓度(nmoL mL-1
细胞死亡百分率
A
0
80
1
B
2
70
3
C
4
50
10
D
8
20
25
E
16
5
70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是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ng 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阻碍消化酶的,影响消化;妨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为甲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丙图为某高等动物分泌细胞。请据图回答。

(1)假设甲图细胞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多画的结构有(填图中标号) ;蓝藻与甲图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2)请写出一种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3)图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图甲的(填标号)中,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物质是
(4)影响图乙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
(5)若已知丙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类物质,除消化酶外,还可能是等。

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
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
种群
(4)若要鉴定有抗药性的东亚飞蝗和无抗药性的东亚飞蝗是否为同一物种,可以通过
实验的结果来判定,如果,则两类东亚飞蝗为同一物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