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有历史学家这样解释“宣言”二字:“有意模仿国王诏书中的神圣程式”,通过“诉诸普遍原则,诉诸神授,而赋予人民主权以以往君主行为才有的神圣色彩”。这种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权宣言》的颁布
| A.彻底否定绝对的君主主权 | B.按卢梭的理想实施直接民主 |
| C.号召人民整体参加法国大革命 | D.实现了人人平等 |
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 A.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 B.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
| C.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
| D.开创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
|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
|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
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用干支纪年法记述1842年属于
| A.辛丑年 | B.壬寅年 | C.癸卯年 | D.甲辰年 |
从政治经济结构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是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
| 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 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
| 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 | 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