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时,中共认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
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 |
B.孙中山领导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
C.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
D.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
下列摘录的是《纽约时报》不同年代的标题:《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1959年11月8日)、《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1967年2月17日)、《(越南)西贡的服装样式正在改变》(1969年10月16日)。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A.经济全球化狂飙猛进 | B.现代文明改变世界 |
C.传统文化日益衰微 | D.第三世界的崛起 |
以下各项是对“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文明的交汇”这些主题的概括,其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A.资本主义化 | B.现代化 | C.全球化 | D.殖民化 |
“效果历史”的提出者、德国当代哲学家伽达默尔说:“在构成我们的存在的过程中,偏见的作用要比判断的作用大,我要为积极的偏见恢复合法地位。偏见并非必然是不正确的或错误的,并非不可避免的歪曲真理,事实上,它为我们整个经验的能力构造了最初的方向性。”对伽达默尔这段话的理解,比较恰当的是
A.在认识历史事件时,我们应尽力避免偏见,追求真实的历史 |
B.偏见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我们认识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
C.历史不仅仅是认识过去,更是理解现在和未来 |
D.判断也是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 |
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 ——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A.《西风颂》 | B.《等待戈多》 | C.《人间喜剧》 | D.《十日谈》 |
克林顿总统在2000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说:“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最低点。”这一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是源于
A.“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B.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C.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