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这句话体现了爱国与爱家是统一的,下列名言与这句话主旨一致的是
A.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B.国家将兴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 |
C.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 D.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
由于不少地方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几近“濒危”。现今文化部正在实施“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 2008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保护文化遗产
①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③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和核心创意团队选择的创意主题是“卷纸轴”,所有的演出都围绕一个时而打开,又时而合上的“卷轴”进行,每段表演的主题几乎也都由这个“卷轴”来呈现。“纸”反应了文字、文明、传播以及信息,这些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特征。同时,“卷纸轴”的主题还能突出中国人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做出的独特而具有基础性的贡献。党光电效果组合而成的“卷纸轴”缓缓打开时,创意团队利用最先进的科技将青铜、古陶、玉器、水墨山水等中国文化的符号“写”在了纸里,展示了深厚、丰富的这个民族文化,传播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思想。这一刻,全世界都为之震撼了。
(1)请回答文化创新对于发展民族文化有何意义。
(2)联系材料谈一谈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2008年6月23日至9月16日,第六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成功举办。奥运会是文化交流的舞台,这一点在奥运文化广场的活动设置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此次文化节,国内共有16个京外团体约1600人协助各城区完成广场的演出活动。青海代表团在崇文区展现藏族歌舞风情;与海淀区对接的河北代表团上演的唐山皮影戏,而黑龙江代表团的二人转让观众享受最纯正的东北韵味。文化节期间,更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毛里求斯等16个国家的27个文化团体带来了精彩演出,体现五大洲齐聚北京、奥运精神广为传扬的主题。
(1)结合材料分析加强文化交流的原因。
(2)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探究题:
2008年10月,迎来了第一个以法定假日形式进行的中秋节。在这中秋假日里,百姓出行、购物、休闲等有了时间保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专题学习中,我校高二(12)班小杨、小刘两位同学围绕“中秋节假日化与传统文化在中学生的传承”课题,组成探究小组。
(1)分析国家增加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文化意义。
两位同学上网查询时发现,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在对中学生问卷调查的汇总中,他们还发现,不少学生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现代人所淡忘,主要是由于它们习俗的主题都是吃: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以至物质生活丰裕后,吃显得不再那么重要,节日因此变淡。这当然是误解,就中秋节而言,其精神内涵远不只是吃。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长寿”是中秋节的主题。
(2)假如这两位同学要对中学生如何过中秋节的情况进行调查,简要的调查步骤有
哪些?
(3)简述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4)结合学校生活实际,应该如何通过传统节日推动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中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