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解表示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患者细胞中有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中a框和b框内结构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有 。
(2)转录时是以DNA分子的 链(填①或②)作为模板。
(3)细胞中某物质合成过程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
A—U、C—G、U—A、G—C,则合成的
该物质是 。
(4)基因突变往往会导致所翻译的多肽链的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已知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AAG,天门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GAC,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现有一细胞中的某种多肽链在赖氨酸处发生了改变,则合成该多肽链的基因转录链上的碱基变化最可能是 ,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的变化是 。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RNA病毒)引起,可分为Ⅰ、Ⅱ、Ⅲ、Ⅳ 4种甚至更多类型,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当人体感染某种类型的登革热病毒后会产生相应抗体,在机体二次感染不同类型的登革热病毒时,之前产生的抗体可能会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会进入巨噬细胞中,导致病毒在其中大量复制,出现ADE效应(抗体依赖增强作用),患者临床病症加重。请回答:
(1)登革热病毒与人、伊蚊的种间关系分别是。登革热病毒分为4种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讲体现了多样性。
(2)目前尚无针对登革热病毒的有效疫苗,其原因是。
(3)科研人员从用登革热病毒免疫过的蛋鸡所产鸡蛋中,提取出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万的抗病毒因子以治疗登革热,为研究其治疗效果做了以下步骤的实验:
第一步:取3日龄乳鼠若干,均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雌雄数相等。
第二步:甲组乳鼠注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万的抗登革热病毒因子0.1ml/只,乙组乳鼠注射的蛋鸡所产鸡蛋中提取出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万的物质0.1ml/只作为对照因子组,丙组乳鼠作为对照组。
第三步:连续3天重复第二步骤,第4天每组乳鼠,并逐日观察和记录各组乳鼠生活情况。实验两月内结果如下表1、2:
表2 抗登革热病毒因子对病死乳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
|
组别 |
死亡时间/天 |
甲组 |
9.17±2.04 |
乙组 |
7.82±0.87 |
丙组 |
7.95±1.69 |
表1 抗登革热病毒因子对乳鼠病死率的影响 |
|||
组别 |
总数/只 |
病死数/只 |
病死率(%) |
甲组 |
20 |
6 |
30 |
乙组 |
20 |
20 |
100 |
丙组 |
20 |
20 |
100 |
此实验的因变量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Cell》公布了一项有关血糖调节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发明了一种可以将胚胎干细胞转化为β细胞的方法,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移植该β细胞后,小鼠迅速恢复正常的血糖水平;同时阐明了糖原代谢关键蛋白ATP841GDP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中的作用,调节机理如下图:
(1)在小鼠试验中发现:饥饿时肝细胞中ATP841GDP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使糖原合成酶(PS)的活性,从而能够在进食后的短时间内,快速合成,导致血糖水平快速降低。据此推测ATP841GDP基因的表达受调节。
(2)人体感染某种病毒后,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引起Ⅰ型糖尿病,这是因为胰岛B细胞含有与该病毒相似的(物质)。上述研究在对I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应用前,科学家还需解决患者对β细胞的问题。有些I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存在“胰岛素抵抗”,这与靶细胞有关,推测II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可能是。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对此进行验证的实验思路是:将小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体积生理盐水,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是。
(4)胰岛素降解酶(IDE)是负责糖尿病易感性的蛋白,因为在体内它能从血液中移除胰岛素。IDE抑制剂的成功发现,为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方法。请据此分析:给糖尿病患者静脉注射胰岛素疗效不好的原因是。
猫的毛色由X染色体上Hs(灰色)、hs(黄色)基因决定,Hs、hs同时存在时是虎斑色。现有灰色雌猫甲和黄色雄猫乙杂交,生出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虎斑色雄猫丙。
(1)若丙是性染色体三体(3条),可能是因为乙减数分裂时所致,则丙的基因型是。若丙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则理论上能产生种配子。为了验证这种可能,可通过观察性染色体的数量来确定,这是在水平上的研究。
(2)若丙是在早期胚胎发育时,由于其他胚胎的细胞转入并发育成了它的皮毛部分,即丙是嵌合体(嵌合体是指同一个体中不同基因型的组织细胞相互接触而存在)。为验证这种可能性,可将丙与同一窝多只雌猫杂交,预测后代有种基因型,后代雌猫中虎斑色猫所占比例为。
(3)科学家根据嵌合体的原理,在灰色雌猫的早期胚胎中注入黄色雌猫的部分胚胎细胞,并培养成一个新的早期胚胎,再通过技术获得嵌合体个体,该个体的表现型可能是。
观测不同遮阴条件下生长的苦丁茶树,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遮阴条件 |
叶绿素总量 (mg/g) |
叶绿素 a/b |
叶面积 (cm2) |
胞间CO2浓度 (μmolCO2.mol-1) |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
全光照 |
9.06 |
2.13 |
7.83 |
225 |
2.91 |
20%遮阴 |
10.15 |
2.03 |
6.16 |
240 |
2.82 |
A |
11.91 |
1.97 |
9.88 |
247 |
3.34 |
60%遮阴 |
13.63 |
1.80 |
8.12 |
232 |
2.78 |
(1)表中A应为,原因是。
(2)由表可知,提取叶绿素的材料,最好选择条件下的叶片。遮阴更有利于的合成(填“叶绿素a”或“叶绿素b”),推测原因是。
(3)与全光照相比,60%遮阴条件下的胞间CO2浓度较高,但净光合速率偏低,主要原因是。
(4)有人建议将苦丁茶树与玉米进行套种,从而提高苦丁茶树的品质和产量,分析其依据是。
(8分)烯效唑(S-3307)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研究结果和生产上使用表明烯效唑对小麦具有很好的壮苗和增产的效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烯效唑(S-3307)对植物根冠比(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干重的比值,在作物苗期,根冠比越大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0.1%二氯化汞、烯效唑、蒸馏水
实验步骤:
①选取若干数量的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饱满的小麦种子,平均分为四组。
②用0.1%二氯化汞消毒15-20 min,蒸馏水冲洗4-5次
③分别用等量的0 mg/L、20 mg/L、X mg/L、60 mg/L的烯效唑浸种24 h。种子洗净后于瓷盘中培养,催芽3 d后移栽。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称量植物的 ,并计算根冠比。
(2)实施实验过程,得到了以下数据:
处理浓度 (mg/L) |
根干重 (g) |
冠干重 (g) |
根冠比 |
0 |
0.0752 |
0.148 |
0.458 |
20 |
0.0806 |
0.145 |
0.597 |
X |
0.0785 |
0.144 |
0.552 |
60 |
0.0765 |
0.143 |
0.533 |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中的X应为: 理由是: 。
②图中的数据表明不同浓度烯效唑(S-3307)下植物的根冠比不同,主要体现在不同浓度烯效唑能通过 ,从而提高幼苗的根冠比,为了有利于植物作物苗期的生长,烯效唑的浓度应当控制在 左右。
(3)烯效唑对植物具有一定的矮化作用,推测可能是通过抑制 的合成,抑制了植物细胞的伸长,从而抑制了植物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