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中东地区是世界的热点地区,该地区矛盾重重,除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土地问题外,水资源的分配也是一个主要的矛盾。
材料二

地区
年份
缺水量
来源
以色列
2010
3.6
约旦河
约旦
2010
2
约旦河
约旦河西岸
2010
1.4
约旦河

 
注:约旦河每年供水量只有1.4亿立方米
(1)材料说明中东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 。
(2)材料二显示,到2010年该地区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色列的粮食、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
A.靠近湖泊,水资源充足
B.以色列属于地中海气候,适于发展农业
C.以色列的粮食、水果品种好,耐旱,且产量高
D.采用海水淡化技术和滴灌技术
(4)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的途径之一。某中学生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方案(下图)。该装置设计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区域积雪面积“距平指数”是指某一时间积雪面积与同时期多年平均积雪面积的差值。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和甲国图示地区“区域积雪面积距平指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L1河和L2河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图5中有三个经纬线交点,其中海拔最低点的地理坐标为
(2)据统计分析,“距平指数”超过20或低于-20,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雪灾或旱灾。1996年—2006年期间,出现雪灾的时间有:(年份)。
(3)并简述L1河段流域多冬季雪灾的主要自然原因。(2分)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气象干旱卫星监测图(图1)

【材料二】四种地貌图(图2)

【材料三】据统计,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我国共发生干旱300次,洪涝236次。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为2085.1万公顷,洪涝受灾面积842.5万公顷。(1平方千米=100公顷)
【材料四】1950-1991年间我国西北、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六个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图3)。

(1)2009年入秋以来,旱灾最为严重的省份是。重旱灾区中分布较普遍的地貌是图2中的(填选项),其成因是作用。
(2)在下列选项中与西南干旱影响有关的包括:a、棉花价格 b、烟草价格 c、广东的电力供应 d、珠江口的咸潮 e、石油产量
A、a、b、c、d、e B、b、c、d C、a、e D、a、c、e
(3)造成本次西南大旱的相关因素有
A、全球气候变暖 B、西南季风较弱 C、喀斯特地貌 D、冷空气较强
(4)阅读有关资料看出,我国发生旱涝灾害概况是
(5)全国旱灾最多发的区域是,旱情多发季节是;因干旱对全国粮食市场影响最大的两个区域是;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在西北、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都占到本区气象灾害造成粮食减产的一半以上,表明以上四个区域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变化因素是
(6)请列举一些缓解西南干旱的应急措施。

读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图(图1)

图1
【材料二】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图中左下角为拍摄日期)

图2
【材料三】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本区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1)材料二中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主要是通过技术获取的,入海口处陆地影像图颜色深浅不一,这表明
(2)从三张影像图中看出,从1984年至2006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特点是。分析造成其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3)与珠三角相比,黄河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势条件是,劣势条件是
(4)本区的寿光市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也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的发祥地,简要分析该市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5)简述黄河三角洲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条件。

【地理——环境保护】
材料一中国两个湿地的分布区图

材料二 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由黑龙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低平原,其中沼泽面积达11 0万平方公里。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大牧区之一一四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区内为平坦状高原,平均海拔约3500米。
(1)比较图中A和B沼泽成因的差异。
(2)分别说明近几十年来,破坏两个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人类活动。请为三江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地理——自然灾害】
材料一 2010年1月中旬和3月中旬我国某区域干旱等级分布图。

材料二甲城市部分时段气候统计数据。

(1)根据材料一分别简述该区域1月中旬和3月中旬干旱等级分布规律。
(2)结合所给材料简析该区域出现特大干旱的自然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