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工程中的基础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
A.病毒和细菌的培养基成分相同 |
B.平板划线法中的划线是连续进行的 |
C.微生物培养基中并不都![]() |
D.在培养的过程中,细胞种类、数目都不断地增加 |
水平放置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
B.B是生产者,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C.①②⑥中碳的循环主要以CO2和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 |
D.能量流动早于碳循环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且逐级递减 |
B.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一般没有流入一级消费者的能量多 |
C.最多约有20%的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二级消费者 |
D.植食动物越多,小型肉食动物获得的能量越少 |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KJ/(m2·a)。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Pg |
Pn |
R |
|
A |
15.9 |
2.8 |
13.1 |
B |
870.7 |
369.4[来 |
501.3 |
C |
0.9 |
0.3 |
0.6 |
D |
141.0 |
61.9 |
79.1 |
E |
211.5[ |
20.1 |
191.4 |
A.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即B的Pg
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B→E→D→A→C
C.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7%
D.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被生物的呼吸所消耗
下列选项中,属于原生演替的是
A.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 B.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
C.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 | D.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