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面对瓜分豆剖的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  )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

A.历史事实 B.一手史料 C.史料解释 D.历史评价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委员会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莫言的代表作如《丰乳肥臀》,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百年中国大陆沧桑变化史,彻底颠覆了官定历史叙事模式。小说对土改、文革、经济热等都有极深的揭露和反思。据此推测,莫言的写作风格属于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社会主义 D.现代主义

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A.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B.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C.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神 D.满足了各阶层的文化需求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