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

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使《中国21世纪议程》的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具广泛意义的是:()

A.保护社会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B.政府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C.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D.提倡广泛地公众参与

ISO14000自1996年出台后,很快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用作构建“绿色壁垒”的“建筑材料”,那么ISO14000属于()
A、环境管理体系 B、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C、饮用水质量标准 D、行政法规强制执行标准
4.上述题的“绿色壁垒”中的“绿色”的含义是()
A、无污染、无公害 B、环保技术、生态技术 C、颜色是绿色的 D、骑单车旅行

下列对环境管理措施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A.征收排污费 B.实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C.实行“三同时”制度 D.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的是()

A.水土流失 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 D.臭氧层的破坏

右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局部图,A、B、C在同一条经线上,B、D在同一条纬线上,其中A、B两点为一年中晨昏线的最北点与该经线交点的纬度最高点和最低点,回答11—14题: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纬度为66°34′N B.C点地方时可能为12:00
C.B的昼长可达24小时 D.A点自转速度为0
12.若晨昏线的最北点位于C点时,下列月份和D点日出时间可能的是()
A.10月 5:00B.12月 3:00
C.6月 7:00D.1月 9:00
13.6月22日这天,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A点比C点日出早
B.图中各点观察者看到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降落
C.若C点纬度数为78°17′,此日其太阳高度变幅为23°26′
D.B点日出比D点早30分钟
14.若晨昏线最北点从B向C移动,且D点日出时间越来越早,可信的是()
A.正是到南极科考的最佳时节 B.北京香山枫叶正红
C.北半球苔原带驯鹿大量向北迁移 D.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吹东南季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