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框 图中的氯碱工业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量的过程 |
| B.过程②中结晶出的MgCl2·6H2O要在HCl氛围中加热脱水制得无水MgCl2 |
| C.在过程③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
D.过程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 + 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 序为: |
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在3种不同条件下,分别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如下:2A(g)+B(g)
2D(g)△H=-QKJ·mol-1。相关条件和数据见下表:
| 实验编号 |
实验Ⅰ |
实验Ⅱ |
实验Ⅲ |
| 反应温度/℃ |
800 |
800 |
850 |
| 达平衡时间/min |
40 |
10 |
30 |
| c(D)平衡/mol·L-1 |
0.5 |
0.5 |
0.15 |
| 反应的能量变化/KJ |
Q1 |
Q2 |
Q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压强或密度是否发生变化判断上述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B.实验Ⅱ可能隐含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实验Ⅲ达平衡时υ(D)为0.01mol·L-1·min-1
C.由表中信息可知Q>O,并显有Q3<Q2=Q1=Q
D.实验Ⅰ达平衡后,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1molA和1molD,达平衡时c(D)为1.0mol·L-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过量CO2通入CaCl2溶液中 |
无白色沉淀 |
生成Ca(HCO3)2溶于水 |
| B |
常温下将Al片插入浓硫酸中 |
无明显现象 |
Al片和浓硫酸不反应 |
| C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 D |
将SO2通入溴水中 |
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元素,A在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元素D与A为同族元素,元素C和E形成的化合物CE是海水中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r(E)>r(B)>r(C)
B.熔点:CE>DE4
C.C与B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
D.A、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5molFe和4molCl2反应:5Cl2+4Fe点燃2FeCl2+2FeCl3 |
| B.2molKMnO4和3molH2O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2MnO4-+3H2O2+6H+=Mn2++4O2↑+6H2O |
| C.在电解液为氢氧化钾的甲醇燃料电池内电路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 |
|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3H2O+2AlO2-=2Al(OH)3↓+CO32- |
根据下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 A.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属于氧化反应和离子反应 |
| B.反应⑤说明该条件下铝的还原性强于锰 |
| C.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 |
| 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