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国一家企业在汇率为100美元=700人民币时,向美国出口商品,每件商品100美元,共卖出4万件商品,获利320万人民币。那么,当汇率变为100美元=600人民币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状况是
A.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 B.企业少获取利润400万人民币 |
C.仍然保持一定的盈利状态 | D.企业多获取利润400万人民币 |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意思”这样一幅智能图景。物联网的出现说明
①认识是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创新即与众不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云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哲学上看,“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体现了
A.“物”与“境”并没有严格的区分,都是“物”在相对静止下的表现 |
B.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境”与“物”的绝对对立 |
C.诗歌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
D.诗歌意境蕴含创造性,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
在鲁迅看来,文化的发展“如长江大河的流行,无法遏止,假使能够遏止,那就成为死水,纵不干涸,也必腐败的。”这一比喻蕴涵的哲理是
A.事物变化无常 |
B.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 |
C.自然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D.人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
“花开花落各有时”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达到“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秋来不相关。”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C.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 |
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的分歧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