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一观点的是
|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
| B.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
| C.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 |
| D.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 B.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
| C.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
|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曾在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过的周作人回忆说,当时(1898年)如果某个学生中了秀才,学堂就会挂牌出来,隆重庆祝一番。这说明当时的新式教育( )
| A.不可能培养出实际有用 |
| B.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
| 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
| D.使科举考试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
|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
|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
| C.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
| D.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
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及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
| A.君主专制 | B.君主立宪制 | C.共和制 | D.无产阶级专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