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过渡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 |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
下表为几种限制酶识别的序列和切割的位点。如图,已知某DNA在目的基因的两端1、2、3、4四处有BamHⅠ或EcoRⅠ或PstⅠ的酶切位点。现用BamHⅠ和EcoRⅠ两种酶同时切割该DNA片段(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下列各种酶切位点情况中,可以防止酶切后单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自身连接成环状的是[]
A.1 为EcoRⅠ,2为BamHⅠ,3为BamHⅠ,4为PstⅠ |
B.1 为BamHⅠ,2为EcoRⅠ,3为BamHⅠ,4为PstⅠ |
C.1 为PstⅠ,2为EcoRⅠ,3为EcoRⅠ,4为BamHⅠ |
D.1 为BamHⅠ,2为EcoRⅠ,3为PstⅠ,4为EcoRⅠ |
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但微生物中很少 |
B.自然界中限制酶的天然作用是用来提取目的基因 |
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后都会形成黏性末端 |
D.限制酶本身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 |
基因工程的实质是[]
A.基因重组 | B.基因突变 | C.产生新的蛋白质 | D.产生新的基因 |
现有一长度为3000碱基对(bp)的线性DNA分子,用限制酶酶切后,进行凝胶电泳,使降解产物分开。用酶H单独酶切,结果如图1。用酶B单独酶切,结果如图2。用酶H和酶B同时酶切,结果如图3。该DNA分子的结构及其酶切图谱是[]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我国圈养大熊猫繁育克服了汶川地震影响,取得喜人成绩。截止到2008年12月24日,人工圈养大熊猫已达268只,而以长期合作方式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27只。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圈养能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
B.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 |
C.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D.对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