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
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
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 B.土地荒漠化 |
C.水土流失 | D.地面沉降 |
图示意某一经线上P、Q两点。P点位于北半球,Q点是昼半球的中心点,PQ两点纬度差为90º。回答问题。2010年元月1日,P点的纬度最接近
A.65ºN | B.70ºN |
C.75ºN | D.90ºN |
下列节日,符合Q点所在地的是
A.清明节 | B.国际劳动节 |
C.教师节 | D.国庆节 |
若Q点纬度值最大且北京时间为14时,则下列四幅太阳光照图中与其相符的是
图示意地球位于近日附近的光照情况(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问题。关于图示各点相对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A.P点位于Q点的东南 | B.Q点位于P点的正西 |
C.R点位于P点的正东 | D.R点位于Q点的西南 |
图示时刻
A.R点的地方时为12时 | B.P点的地方时不到6时 |
C.Q点的地方时为18时 | D.Q点的地方时较R点早 |
下列地理现象,与图示日期相符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
B.70°S纬线圈上出现极夜现象 |
C.北京昼短夜长,此后昼渐短、夜渐长 |
D.石家庄下地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
图示季节,华北平原
A.桃红柳绿 | B.麦翻金浪 | C.硕果累累 | D.银装素裹 |
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问题。地球上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
图示流星体属于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 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 |
图是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大阳高度日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该地的经度是
A.15°E |
B.30°E |
C.15°W |
D.30°W |
某日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11:00,则该日该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A.01:00 | B.03:00 | C.21:00 | D.23:00 |
若黄赤交角为K,则图中hl与h2的差为
A.1/K | B.K | C.3/2K | D.2K |
一年中该地正午物体影子朝北的时间约为
A.3个月 | B.4个月 | C.8个月 | D.9个月 |
图是甲、乙、丙、丁四地天文爱好者所测绘的正午杆影长度及杆影朝向一年中变化曲线。各地杆长相等。据图回答问题。春分日何地天文爱好者测得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一年中,四地实际日照时数可能最多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图示时间内长春地区正午旗杆影长变化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