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民谣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各题。“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以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 A.黄土高原 | B.东北平原 | C.珠江三角洲 | D.云贵高原 |
六百年前刘伯温曾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姑且不谈其预测依据,若将来真的如预言所讲,那么合理的理解是
| A.江南水资源被开发殆尽 |
| B.江南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 |
| C.云贵的现代文明超过江南地区 |
| D.“云贵万重山”的资源都被人类开发利用 |
下图为欧洲某河流入海口附近河道示意图,图中虚、实线分别表示夏、冬季节的水面宽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该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冬汛和凌汛现象 | B.夏季输沙量较冬季大 |
| C.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 D.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
关于图中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区域乳畜业发达 |
| B.四地中受流水侵蚀作用最显著的是乙处 |
| C.图示区域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
| D.四地中受流水侵蚀作用最显著的是丙处 |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
从图中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
| 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
| C.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
|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
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 |
|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
|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
|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甲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这一环境问题是( )
| A.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碱化 |
| B.开采石油导致土壤污染 |
| C.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 |
| D.尼罗河水被过度引灌,水源不足 |
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
|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
根据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 |
|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
|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会出现减少趋势 |
| 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人口数量的差异 |
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丙国—乙国—甲国 |
| B.该产业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
| 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丙国经济衰退 |
| D.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 |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关于图示区域地形地势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平原、丘陵为主 |
| B.中部低,北部、东部、南部高 |
| C.地表崎岖,地势起伏较大 |
| D.远看为山,近看山河相间 |
影响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的最大问题是 ( )
| A.春季的干旱与风沙 | B.夏秋季的洪涝灾害 |
| C.泥石流、滑坡灾害 | D.土壤次生盐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