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中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英国的议会制 | B.法国的共和制 |
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 D.德国的立宪君主制 |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在任)进行改革,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B.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
C.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 D.发展第三产业 |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公开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这一讲话标志着
A.冷战序幕揭开 | B.冷战正式开始 |
C.两极格局形成 | D.北约建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这段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
B.平等地与一切国家建交的愿望 |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他提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服务政治革命 | B.方便民众阅读 |
C.推广白话文体 | D.普及科学知识 |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图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
C.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