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奠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
B.技盖至此乎盖:何,怎样 |
C.技经肯綮之未尝技:技术 |
D.如土委地委:卸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 B.进乎技矣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因其固然 | D.善刀而藏之 |
因利乘便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译文: 庖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与孙季逑书
(清)洪亮吉
季逑足下:日来用力何如?亮吉三千里外,每有著述,手未握管,心悬此人。虽才分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
吾辈好尚既符,嗜欲又寡。幼不随搔首弄姿顾影促步①之客,以求一时之怜;长实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惟吾年差长,忧患频集,坐此不逮足下耳。然犬马之齿三十有四,距强仕之日,尚复六年。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下庶几垂竹帛之声,传姓名以无惭生我。
每览子桓②之论:“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及长沙③所述:“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
又佣力之暇,余晷尚富,疏野之质,本乏知交,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烛就跋④则携素册以到枕。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冠,日以积寸。非门外入刺,巷侧过车,不知所处在京邑之内,所居界公卿之间也。
夫人之知力有限,今世之所谓名士,或悬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未来,在己者已失。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妍,劳瘁⑤既同,岁月共尽,若此皆巧者之失也。间尝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亡渐渍之效。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
注:①顾影促步:形容风流自赏。 ②子桓:魏文帝曹丕的字。
③长沙:东晋长沙郡公陶侃。 ④烛就跋:蜡烛将尽。⑤劳瘁:劳苦而精疲力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求一时之怜怜:爱慕 | B.惟吾年差长差:差别 |
C.非门外入刺刺:名片 | D.间常自思间:有时 |
10. 文中“ 坐此不逮足下耳” 的“坐”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坐“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停车坐爱枫林晚 | B.项王、项伯东向坐 |
C.坐法而去官 | D.侯嬴直上坐,不让。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洪亮吉“平生志向”和“并日而学”的一组是 ()
好尚既符,嗜欲又寡
手未握管,心悬此人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
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劳瘁既同,岁月共尽
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冠,日以积寸下庶几垂竹帛之声
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孙季逑的思念与倾慕,然而摆脱了一般书信的客套,表明自己所关注的唯在学问之事。 |
B.作者引述曹丕和陶侃的话,不仅以古论今,说明光阴宜惜的道理,同时借古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
C.第三段末尾以门外车马往来之声以及公卿所居之地与作者的孤寂落寞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作者对不善于迎合世俗的苦恼。 |
D.文章末段引征扬子云和韦宏嗣两个历史人物,用以证明学问之事可以不朽,远胜于媚世取荣和徒损精力于游戏。 |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实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
译文:
(2)或悬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
译文:
(3)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 子 世 家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 B.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 |
C.三日不听政 | D.则吾犹可以止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1)霸则吾地近焉(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B.(1)沮之而不可则致地(2)酌贪泉而觉爽 |
C.(1)孔子遂行,宿乎屯(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D.(1)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途不拾遗
A.驴不胜怒,蹄之 | 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C.问其深,则其游者不能穷也 | D.六王毕,四海一 |
4. 下面对文章意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做了大司寇以后,有喜色。门人批评了他,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 |
B.孔子把鲁国治理得很好,齐国人很害怕,想送土地给鲁国,黎鉏提出不同意见,齐国国君采取了他的建议,先送女乐和纹马给鲁国。 |
C.齐国人用女乐迷惑鲁国国君,鲁君三日不理政务,祭祀时又不守礼制,孔子就离开了鲁国。 |
D.师己送走孔子后,把孔子走时的话告诉季桓子,季桓子叹息着说,孔子是怪罪我收下了齐国的女乐。 |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礼仪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下列各项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不敏:不聪慧,不通达 |
B.俯不足以畜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
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 |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是故:就是这个缘故 |
8.分别比较下现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A.两个“请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
B.两个“请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
C.两个“请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
D.两个“请字”不同,两个“以”字不同 |
9.下列句子从分句间的关系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③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④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⑤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③/②④/⑤⑥ | B.①③⑥/②/④/⑤ |
C.①/②③/④/⑤⑥ | D.①③/④⑤/②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初为县吏,后仕郡。后避乱江东,徙会稽。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卲,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奉使称意,后拜尚书仆射。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取材于《三国志·吴书》)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仪之皖就将军刘卲之:到、去 |
B.于是见穷诘累日见:出现 |
C.权闻之,幸仪舍幸:皇帝到某处 |
D.惧于不称称:称职 |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明是仪廉洁有原则的一组是()
①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②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③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④事上勤,与人恭。
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⑥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②⑤⑥ | D.①④⑥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是孙权用优待的文书征召任官,很得孙权信任,在平定荆州、大败曹休等战事上立了功。 |
B.众官员都因畏惧吕壹而不敢说话,只有是仪在孙权严厉追问时仍据实答问,使遭诬告的刁嘉免罪。 |
C.是仪身为高官,屋舍仅能容身,衣食极俭朴,受到孙权的赞叹和欣赏。 |
D.是仪为官数十年,奉公守法,从不臧否人物,为人谦辞推让,把受恩赐当做忧苦之事。 |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2)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3)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宗礼,字立之。少贫力学,袁甫为江东提点刑狱,宗礼往问学焉。淳祜四年,举进士。调邵武军判官,入为国子正,迁太学博士、国子监丞,转秘书省著作佐郎.入对,言火不循轨①。帝以星变为忧,宗礼曰:“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又曰:“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兼考功郎官,迁尚左郎官兼右司。时丁大全拄国柄,以言为讳.宗礼叹曰:“此可一日居乎!”陛对,言:“愿为宗社大计,毋但为仓廪府库之小计,愿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得左右便嬖戚畹之心;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愿四通入选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迳以引贪浊.”拜太常少卿,迁秘书监。以监察御史虞虑言追②两官,送永州居住。
景定四年,拜侍御史。迁刑部尚书,以起居舍人曹孝庆言罢.度宗即位,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疏言:“恭俭之德自上躬始,清白之规自宫禁始,左右之言利者必斥,蹊隧之私献者必诛。”以《诗》进讲,固奏:“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权礼部侍郎兼给事中。进读《孝宗圣训》,因奏:“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又言:“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帝曰;“孝宗家法,惟赏善罚恶为尤谨。”宗礼言:“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信不可不谨也。”
迁礼部侍郎,以老乞退,帝曰:“岂朕不足与有为耶?”以华文阁直学士知隆兴府,再辞。逾年,依旧职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疏奏:“国所以立,曰天命人心。因其警而加敬畏,天命未有不可回也,因其未坠而加绥定,人心来尝不可回也。”卒官,遗表上,赠开府仪同三司、盱江郡侯,谥文定。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
注:①火不循轨;火星不遵循轨道.②追:追削。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丁大全擅国柄擅;专权 |
B.左右之言利者必斥斥:责备 |
C.信不可不谨也谨:慎重 |
D.因其未坠而加绥定绥:安抚 |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陈宗礼“委婉讽谏”的一组是
①此可一日居乎②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
③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④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
⑤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⑥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
A.①②③ | B.②⑤⑥ | C.③④⑥ | D.①④⑤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宗礼年轻时家中贫困,刻苦读书,在袁甫任江东提点刑狱的时候,陈宗礼曾前往向他讨教学问。 |
B.陈宗礼有两次被免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因为监察御史虞虑的弹劾,第二次是因为起居舍人曹孝庆的弹劾。 |
C.陈宗礼有两次辞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升任礼部侍郎的时候,他借口年老乞求退职,不过没有被皇帝批准。 |
D.陈宗礼从淳祐四年考中进士后便调任邵武军判官。此后一直居于官位,最后也是在任上去世的. |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4分)
(2)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3分)
(3)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