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生存、生活。”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 B.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
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对此可以这样理解()
A.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外部相貌 |
B.读书是人们提高文化素养的最好方式 |
C.读书就会受益 |
D.读书使人们丰富内涵,增添外在气质 |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进一步鼓励中国教育走出去,推动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支持办好孔子学院,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我们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要()
①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②全面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能止步于形式展示,而要着眼于精神演绎
③找到与其他文化的共鸣支持,消除文化差异
④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革新和创造,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意义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这首诗体现了()
A.全面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
B.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
C.文化由文人创造又影响人 |
D.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今年年初,由公众发起的“光盘行动”,掀起一股餐桌新风,人们纷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这说明()
A.文化是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 |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
C.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D.文化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
2014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出访荷兰。习主席身穿在中山装基础上改良的中华立领,上衣口袋的“席巾”是西服里面的设计,领子等细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彭丽媛身着带有中国元素的绣花斗篷,里配粉绿色的立领长礼服。二人出访穿出“中国范儿”。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