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 B.有些规律是可以被改变的 |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 D.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
《淮南子·说山训》中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这句话从哲学角度启示我们
A.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 B.创造条件,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C.要树立因果观念,提高活动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 D.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下列与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有
①“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②“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苍蝇通常被公认为是传播细菌和病毒的害虫,但有昆虫专家认为,苍蝇可以传播花粉,也可以称得上是“美的使者”。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互相排斥的 | B.矛盾双方是互相依存的 |
C.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 D.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点 |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典范。人们写诗作文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是为了
A.更好地把握对事物的想象 | B.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
C.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D.尽可能如实地、全面地反映事物 |
“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倡导和以自己行动支持“少开一天车”活动的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当选。“我的名字仅仅是个符号,荣誉属于少开一天车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和支持者。”杜少中的获奖感言表明
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个人的活动 | B.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
C.个人的价值是微不足道的 | D.个人活动对社会产生能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