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
总额(千两) |
田赋(%) |
厘金(%) |
关税(%) |
1885 |
78276 |
38.6 |
17.9 |
18.8 |
1887 |
85787 |
36.4 |
19.6 |
24.3 |
1889 |
86187 |
35.5 |
17.4 |
25.7 |
1891 |
95394 |
33.4 |
17.1 |
25.1 |
1892 |
88816 |
35.2 |
17.2 |
26.0 |
表2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C.有利于巩固统治 |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明清之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但是发展缓慢,其中内在的原因主要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贩卖粉彩瓷器 | B.到会馆停宿 |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
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
司马迁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
C.以农为本 | D.重农抑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