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
---------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二 一切不平等条约……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共16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其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
(2)材料三中的“本本”指什么?“反对本本主义”是针对当时党内什么倾向说的?(2)
(3)材料四中的理论分别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其创新成果反映了怎样的共同特点?(6)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逸周书·聚篇》
数罟不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
圣王之制也,草本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尤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王制》
(1)概括材料一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8分)
材料二 战国初期,商鞅在秦国变法,用免除赋税徭役的办法招揽三晋的农民来秦国垦荒。这种政策一直沿袭到秦统一和西汉。秦汉移民实边、士兵屯田的政策尽管使传统的农业区向北向西大大地推进了,移民和屯田士兵在这里辛勤开垦出来的土地最终也淹埋在漠漠的黄沙中。黄河在秦以前只称“河”,例如,写于战国时代的《禹贡》一书,在提到黄河时都只称“河”。但是在《汉书》中已出现了“黄河”的名称。之所以叫黄河,就是因为河水夹带大量黄色的泥沙的缘故。西汉黄河多次决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移民实边、士兵屯田政策”?
材料三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
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3)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环境问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787年于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历时三个月,麦迪逊是带着一套宏大的制宪方案前来与会的......他草拟的“弗吉尼亚方案”成为会议上制定的新宪法的理论依据。他为建立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而慷慨陈词,起草了大部分宪法条文。他主张加强中央的权力,在联邦政府中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建立具有民意基础的两院制国会体系。但他不同意汉密尔顿等极端联邦派的主张,而是主张建立一个能在中央与各州之间层层分权的联邦体系,确立司法部门的独立地位,并提出应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众议员......所以许多史学家称他为美国的“宪法之父”。
——刘文涛《隐蔽的总统》
材料二有学者说到:“麦迪逊与其他奴隶主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将宗教自由划入了他所在群体的人们应该拥有的权利。”,麦迪逊出身奴隶主家庭,他的家族拥有一百多个奴隶,因此麦迪逊对奴隶的看法有他的历史局限性。对他而言,身为奴隶意味着被剥夺所有权利,他觉得剥夺奴隶的权利是他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应有的资格。人民主权和天赋人权被写进联邦宪法,然后基本人权的落实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其中最典型、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奴隶制及与之相伴的种族歧视。
——《麦迪逊联邦思想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述后来被美国所采用的麦迪逊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麦迪逊关于人权观点的局限性,最后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随着二战的结束,结束日本原本的政治体制使其走向现代民主国家是美国当局面临的主要问题,于是于1945年10月11日,盟军总司令下达了五项改革的指令:第一,赋予妇女参政权;第二,保障工人团结权;第三,教育制度的自由民主化;第四,废除专制政治;第五,促进经济民主化。
......
美国在占领日本之前就已经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其中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通过学者的大量研究调查,美国也认识到了在日本照搬美国宪法是完全行不通的,应该采取更适合日本国情的宪法体系。因此在宪法的制定上美国还是希望能够保留天皇的,但是也不能放弃对日本政治的民主改革。
——《战后初期日本政治文化的重构》
材料二盟军总司令部发布的《关于对日本教育制度的管理政策》明确规定禁止在学校宣扬战争时期的军国主义思想和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严禁在学校进行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同时各种宣扬天皇神国,战争的书籍都被销毁,把有关民主主义教育的原则写进了《教育基本法》。
——《战后初期日本的民主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的民主改革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述材料所述措施的积极意义。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2年3月,谢觉哉在 《三三制的理论与实际》一文中就指出:“三三制是共产党约束自己的一个制度……为甚么要这样?因要革命须要有坚强的领导的党,而处于优势的领导的党,很容易走到把持包办。把持包办,不但广大人民不满意于当政的党,对党的本身,也很不利。党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其党必归于失败。”
——《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特点和历史经验》
材料二彭真的曾指出:“三三制”政权能“使地主资产阶级容易脱离日寇的反动宣传和顽固分子挑拨离间的影响,比较安心地与我们合作抗战,支持根据地的建设事业。因为‘三三制’这种政权规定是用简单的数字表现出来的,所以异常明确,容易使党员及各界人士了解和执行,并以之与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来对照比较,权衡其利弊是非。”正是通过这种鲜明对比,使“三三制”在党外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其抗战热情。当时,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开明绅士李鼎铭在就职演说中指出,共产党“很愿意大公无私做到精诚团结”,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应“互相信任、互相亲爱”,“看成一家人,同力合作,干这抗战建国的事。”
——《抗战时期的三三制,选举的革命面像》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行“三三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三制”的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 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
——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
材料二集体合同法是勃鲁姆政府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规定,由企业主组织和工会组织双方各派对等的代表组成调解委员会,协议集体合同,解决劳资纠纷。当地方一级无法解决时就交全国调解委员会,直至总理最后裁决。但是,仲裁往往有利于资本家。比如,1936年11月,;台金工人要求增加工资15%,经长期集体谈判,仲裁结果,到1937年二月只提高了8.5%。
我们不仅要看到100多个法案的颁布,还应该看到它是否付诸实施。.正如勃鲁姆自己所承认的:“在我的思想中,四十小时法同其他措施一样,为的是消除失业”,对它的社会意义并无足够的注意。而在实际推行中更是困难重重。直到1937年1月1日,还有3986个企业没有实行四十小时法,只是到1937年第二季度,才在除农业以外的各企业普遍实施。那末,“消除失业”又是怎样呢?一方面,随着生产的逐渐复苏和大工程的开始兴建,失业人数有下降趋势。但也应该承认,毕竟还有三、四十万工人失业。
——《1936年勃鲁姆政府的社会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勃鲁姆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勃鲁姆改革作用的局限性。结合相关背景分析勃鲁姆改革在当时的主要积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