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5日是我国第20个全国“土地日”。为动员全民保护土地、节约土地,各地纷纷行动:有的向社会赠阅宣传材料,有的组织宣传车队巡回宣传,有的以乡镇为单位召开座谈会……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具有普遍性 | B.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
| C.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中国2006年度外交活动的年终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请结合政治生活知识,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 文化渗透 |
| B.和平发展战略结盟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
| C.多边外交和平发展负责任的大国 |
| D.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 |
近年来,我国领导人频繁出访拉美、非洲、中东地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非洲、太平洋岛国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建立多种合作论坛。至2007年底,我国参加了120多个国际组织,在多国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材料体现的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是( )
①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③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迄今为止,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
| B.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
| C.我国政府遵循联合国的宗旨,积极履行国际责任 |
| D.组织国际维和行动是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 |
在经历了近5年的政治冷淡后,中日两国领导人通过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从“迎春之旅”到“暖春之旅”的访问,融化了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坚冰,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
①各自的国家制度决定的②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③两国的外交政策决定的 ④两国面临的国际格局决
定的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相关发达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为完成减排指标,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减排份额交易机制。发达国家从中可获得投资收益和减排份额;发展中国家则可获得相关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促进节能减排。这表明( )
| A.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 |
| B.开展国际竞争,有利于形成多极化格局 |
| C.各种力量相互依存,有利于实现和平共处 |
| D.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