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着利益的争论和交锋。
材料三: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同。
(1)结合材料一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2)请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三加以分析说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三届夏季达沃斯年会于2009年9月10日至12日在大连举行。来自全球86个国家的1300多位政治、经济、科技精英齐聚大连。以“重振增长”为主题,凝聚信心,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二:2009年10月15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中山大学为师生作了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广东》的形势报告。汪洋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危’与‘机’的辩证关系。” 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来调整经济结构,始终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材料三: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中美两国签署了环保、能源、科技、经济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协议。美国总统访华所促成的中美合作成果,必将对全球应对金融危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发挥积极的作用,给世界带来信心。
(1)请运用发展和矛盾的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2)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增强信心应对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3)在解决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时国际组织起了什么作用?
(3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经济简单说就是二氧化碳低排放的经济。实质是高效、节能、环保、绿色经济的综合经济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观、发展观、消费观的根本性转变。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为实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世界”各国开始进行交流合作,一些制度和政策也应运而生。
(1)依据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如何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10分)
(2)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在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10分)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言承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中国言必信,行必果。无论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国政府为什么作出这样的承诺?(12分)
材料一 奥巴马曾引述中国先哲孟子的话来描述美中目前的任务:“山径之溪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意思是山间的小路,经常有人走便成了一条小路;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7)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中美之间应如何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10分)
材料二 奥巴马访华前夕,中美贸易又起波澜。仅2009年11月份,美方就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双反关税”,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对中国输美金属丝网托盘实施2.02%至437.73%的惩罚性关税。“中国制造”正成为日益抬头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8)面对日益严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出口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10分)
材料一表1 2005年至2008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 指标 |
政府财政收入(%) |
企业盈余(%) |
劳动者报酬(%) |
2005 |
17.3 |
29.6 |
41.4 |
2006 |
18.4 |
30.6 |
41.0 |
2007 |
20.6 |
31.3 |
39.7 |
2008 |
24.3 |
约31.6 |
约39.2 |
注:美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接近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至65%之间。
表2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
2000年 |
2005年 |
2008年 |
0.21—0.27 |
0.4 |
0.463 |
0.469 |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1)材料一中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如何分好“蛋糕”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海尔电器2008年利较2007年下降约11.6%。2009
年,海尔集团迎难而上、危中机,通过产品、商业模式和经营机制三大创新,实现了企
业的战略转型。海尔制定了“海外市场要升级、中国市场要深入”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市抓住“家电下乡”机遇,针对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开拓农村市场;在海外市场,辛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思路,提升高端品牌形象。这一战略使海尔经营业绩有
了持续提升。
材料二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美国2009年发起各类贸易救济案约50宗,其中超过一半针对中国。2010年2月27日,针对贸易摩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三点主张:第一,一国贸易的发展,同时要照顾个国家的关切;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第二,中国确实存在着贸易顺差,但是,我们不追求贸易顺差。第三,对外国在中国经营的企业,依照中国的法律享受国民待遇。
(1)联系材料一,运用发展和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海尔的成功对我国企业示。(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温家宝总理的主张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6分)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200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的制定工作。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2010年2月28日,《纲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再次征求意见和建议。
(1)结合材料,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道理。(6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