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治通鉴》卷192载,贞观元年唐太宗对王珪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对以上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门下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
②唐太宗注重利用集体智慧提高决策效果
③说明唐朝的统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④说明唐朝统治者注意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机制来维护皇权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 |
|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 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 |
近代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政治上半殖民地,经济上半封建 |
| B.一半是半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半封建社会 |
| C.半殖民地是指主权遭破坏但未完全丧失,半封建指封建社会开始瓦解但未完全解体 |
| D.一半是半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半资本主义社会 |
下列关于“门户开放”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①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②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③“门户开放”政策是中国没有沦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④“门户开放”的实质是列强在中国建立了“国际共管体系”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中国外交史》:“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
| 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 |
| C.通过《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 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黄埔条约》 | B.《天津条约》 |
| C.《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