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晚清七十年》)文中所指“转型”的主要
表现是
| 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 B.世袭替取代禅让制 |
| C.行省制取代郡国制 | D.内阁制取代三省制 |
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
|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
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
|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
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
| 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
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 | 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 |
| 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 | 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据史载:唐朝前期,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毫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类繁多,很多列为贡品,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该记载
| A.反映了唐朝主要政治中心在豫皖地区 |
| B.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业的发展状况 |
| C.折射出古代河南、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 |
| D.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