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
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
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 |
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 |
马丁·路德认为:“凡国家社会合法的制度都是上帝美好的工作;基督徒从政、司法、照宪法及现行有效的法律治理政事、按律科罪、开正义之战、从军、订合法的契约合同、置产、官府吩咐起誓以及嫁娶等,均无不可行。”由此可见马丁·路德()
A.提出王权高于神权主张 | B.具有近代法治意识 |
C.强调教会经济管理职能 | D.开启宗教改革大门 |
有学者分析,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上层精英一直把民主看作洪水猛兽。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康德这些先哲们,对民主最大的恐惧是所谓“多数暴政”。而19世纪中期,“到处都在促进民主”。这位学者认为民主制度形成的动力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 B.民众广泛参与的革命 |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 D.欧洲君主制普遍瓦解 |
有历史研究者收集到了一则史料:苏格拉底朋友海尔莫盖尼斯说:“难道你看不出雅典人的法庭由于受到言辞的影响把无辜的人处死,而另一方面,由于言辞所引起的恻隐之心或由于申辩的人说话说的中听,也常把有罪的人释放吗?”由此得出结论较为科学合理的是()
A.雅典法庭无公平与正义 | B.辩论有害于民主 |
C.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 | D.论证了君主专制合理性 |
“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想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 | 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 |
C.强调知行合一 | D.强调人类的理性 |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
A.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
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
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