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A和B,其质量为mA和mB。当水平力F作用于A左端上时,两物体一起作加速运动,其A、B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1;当水平力F作用于B右端上时,两物体一起做加速度运动,其A、B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2。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两次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N1+N2<F
C.Nl十N2="F "
D.N1:N2=mB:m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判断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如图所示的平面示意图中,①、②两条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虚线中的
A.轨迹a | B.轨迹![]() |
C.轨迹c | D.轨迹d |
以下几个原子核反应中,X代表α粒子的反应式是:
A.![]() |
B.![]() |
C.![]() |
D.![]() |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
B.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α粒子动能很大,因此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强
C.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
D.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
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玛丽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
B.从普吕尔首次观察阴极射线到汤姆逊确定电子的存在,其间经历了近40年 |
C.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
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
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K为一金属板,A为金属电极,都密封在真空的玻璃管中,W为由石英片封盖的窗口,单色光可通过石英片射到金属板K上,E为输出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流,其负极与电极A相连,A是电流表,实验发现,当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照射K时,K会发出电子(光电效应),这时,即使A、K之间的电压等于零,回路中也有电流.当A的电势低于K时,而且当A比K的电势低到某一值Uc时,电流消失,Uc称为截止电压,当改变照射光的频率,截止电压Uc也将随之改变,其关系如图乙所示,如果某次实验我们测出了画出这条图线所需的一系列数据,又知道了电子电量,则
A.可得该金属的极限频率 B.可求得该金属的逸出功
C.可求得普朗克常量 D.可求得电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