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材料说明
A.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
B.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D.规律具有主观性 |
“三农”工作的中心是促进农民增收。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我们要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这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
A.分清主流和支流 | B.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 C.重视内因的作用 | D.坚持适度的原则 |
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 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合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物尽其用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
右边漫画《放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
⑨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A.①②⑨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