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某市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在我国,有很多具有丰富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于如何存续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同学们收集到如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存续和弘扬传统文化,要注重创新过节的形式,努力营造让年轻一代接触、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之美的优良环境,以此来唤醒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
观点二: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也必然要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实现存续和弘扬。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要体现包容性,主动吸取它们的积极成分,但我们也绝对不能失掉民族固有之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说一说上述两种观点的正确性。
材料:“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了题为《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习近平的演讲中说:“两国建交40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巴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是两国关系不断拾级而上的秘诀所在。我说过,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我听说,巴西也有这样的谚语。这说明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常识。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我们应该继续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原理,说明为什么“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
材料: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民生是国家之大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乱象频生:“瘦肉精”、“地沟油”、“毒大米”、 “毒胶囊”等事件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民之所忧,我之所思”,为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国家卫生部组织和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 规划》,经过社会公示,公开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后实施。
材料二:帮人民打好这场“保胃战”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职责。某市一名人大代表一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他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征求市民的意见,向市人大提交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议》的议案,该提案引起了市人大的高度重视,市人大将议案转发给了市卫生局、食品质量监督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并要求立即对全市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一次集中的整治。与此同时,该人大代表还多次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材料三:农民工是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山东省某中心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各社区充分发挥社会融合功能,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同历决策过程,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和睦相处。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为维护食品安全,该市的人大代表、人大是如何履职尽责的?
(2)结合材料三,说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社区自治和决策体现“公民的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