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B.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形成 |
| C.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D.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
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
| 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
|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
|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人群相对增多。脂类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进行运送,并可与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如图所示)。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图中物质X很可能是具有识别功能的受体蛋白 |
| B.物质X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氨基酸 |
| C.该过程的完成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
| D.该过程需要消耗ATP直接提供的能量 |
如图表示胰岛素分子(分泌蛋白)中一条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R基:-H)且分别位于第8、20、23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多肽含有一个游离羧基(位于第1位)和一个游离氨基(位于第30位) |
| B.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的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5个氧原子 |
| C.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的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4条多肽 |
| D.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两种细胞器的加工 |
外来物种薇甘菊往往用自己的身体织成一张大网,罩住其他植物,被其覆盖的植物或者被绞杀、重压致死,或者因缺少阳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枯萎。而田 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下表为薇甘菊长期入侵某生态系统,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据 表分析,正确的是
| A.由于薇甘菊是生产者,它的入侵会使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 |
| B.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 |
| C.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逐渐减弱 |
| D.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降低 |
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
| B.Ⅲ—1基因型为XA1 Y的概率是1/2 |
| C.Ⅲ—2基因型为XA1 X A2的概率是1/8 |
| D.Ⅳ—1基因型为XA1 X A1概率是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