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及该区域内新城略图。
材料二 经专家对植被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4类:①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杨树、刺槐等;②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等;③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沙棘等;④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摘自:科学时报2007—06—19)
材料三 中非合作项目之一: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埃及资源和地缘优势,在埃及投资建设纺织厂,70%以上的产品将出口到欧洲、美国以及中东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图中所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并说出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3分)
(2)判断新城位于图中A、B、C的何处,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甲乙两居住区房价
差异的原因。(6分)
(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当地选用杨树、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分析评价其生态意义。(4分)
(4)该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6分)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埃及建纺织厂的区位优势。(6分)
(3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3年四川名在都江堰市东北部蒲阳,毗邻火车站,建设了四川、江苏企业合作平台-—川苏都江堪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机城制造、电子产品、生物制药和特色食品等产业。
材料二:川苏都汉堰科技产业园位置示意图。
(1)简述都江堰市吸引江苏企业投资的有利条件。
(2)简述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承接产业转移产生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5月4日至11日访问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A)、安哥拉、肯尼亚,5月8日出席在尼日利亚首都的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下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
(1)据图分析,维多利亚湖盆的地质构造是;Edward湖盆的地质构造是。
(2)请判断A国南部沿海区域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该区域从赤道出发,沿30°E依次向南、向北前进,自然带出现了明显的递变,请按序写出各自然带的名称,这种变化体现了什么规律?
(4)请分析A国棉花分布区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全国公布的遥感普查资料,A河流域每年水土流失面积约3.08万km2,主要分布在A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
材料二据调查测定,A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粒径小于0.5mm,一场暴雨过后,土壤中粒径1.2 mm的沙砾增加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20世纪80年代山丘区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公斤,现在为了维持产量每公顷施用化肥五百公斤左右。
材料三下图为某区域水系图。
A是(河流),B是(运河),D所在的地形区是。
简述C河段的水文特征。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A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水文的影响。
天气因素对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大。试根据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列举常见的自然灾害。
读我国某区域图和A、B两城市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城市冬夏季气温均高于B城市的原因。 (5 分)
(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云贵高原地区聚落多夜雨的成因。 (5 分)
(3)图中甲地区(虚线范围内)有“中国水电之乡”的美誉,分析其形成条件。 (4 分)
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省张掖市因“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左图为古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示意图。最近,我国又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西安至乌鲁木齐铁路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交通线路。
材料二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右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
(1)指出张掖成为古丝绸之路上重镇的主要自然条件。 (4 分)
(2)说明铁路运输成为今日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
(3)说出图中黑河流域甲、乙两区域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