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B、C、D位于同一周期,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A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又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B.元素B能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C.元素B和D能形成BD2型的共价化合物
D.D的单质有毒,且有漂白性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 姓名 |
生卒年代 |
著作 |
| 李时珍 |
1518~1593 |
《本草纲目》 |
| 徐光启 |
1562~1633 |
《农政全书》 |
| 徐霞客 |
1586~1641 |
《徐霞客游记》 |
| 宋应星 |
1587~? |
《天工开物》 |
从上述材料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 )
①中国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开始介绍西方科学知识 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④当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右图仪器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叫做“赤道环”;另一个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有窥管,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星的位置值。该仪器的发明者是( )
| A.张衡 | B.沈括 | C.郭守敬 | D.僧一行 |
2008年感动中国的集体奖授予了“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各项与天文事业有关的是( )



①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②郭守敬的“授时历”
③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的奠基人④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③④ |
中国古代的科技也受到外国人的好评,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①雕版印刷术②最早记录太阳黑子③实测地球子午线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 A.①②③⑤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③⑤ |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用于研究月球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早在中国古代有对“嫦娥奔月”的瑰丽幻想,也有对“天狗吞月”的恐惧,历史上最早对月食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科学家是( )
| A.东汉张衡 | B.西晋裴秀 | C.北宋沈括 | D.元朝郭守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