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两幅图片中,图一是1953年6月2日,伊丽莎白二世在伦敦大教堂加冕仪式上的情景,真实展现了最隆重的皇家庆典的豪华场面。图二是邓小平会见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情景。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①英国女王由英国议会直接选举产生 ②英国女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要“临朝理政”③英国女王是英联邦的首脑,在礼仪上是至高无上的,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④英国女王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
| A.①②④ | B.③④ | C.②③ | D.③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中黄宗羲观点的是:()
| 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
| 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
| 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
| 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
|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
| B.当时我国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 |
|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
|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
| A.1937年的七七事变 |
| B.1912年的清朝建立 |
| C.1927年,北洋军阀基本被消灭 |
| D.1644年的明朝灭亡 |
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长,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开始设置中书省和门下省,强化专制集权统治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
|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 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
| 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
| 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