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 A.河流中上游乱垦滥牧,植被覆盖率下降 |
| B.降水强度逐年变小、工农业用水量加大 |
| C.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
| D.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
该河流
A.有较长的结冰 期 |
B.在800mm等降水量线以北 |
| C.流域内多荒漠 | D.在800mm等降水量线以南 |
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天气主要是由( )造成的。
| A.冷锋 | B.暖锋 | C.台风 | D.准静止锋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11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全省大雾黄色预警。据此完成题。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
|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
|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
|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
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
|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
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
| C.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吸收紫外线 |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
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在下图中表述正确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北京时间”不是
| A.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 B.东八区区时 |
| C.120°E的地方时 | D.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