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海南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险转移,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切实加强 次生灾害防范,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为贯彻上述指示,各级政府应该
①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②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认真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④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科学家提出建造“活地球模拟器”的设想,期望通过这个模拟器,预知更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然后再根据这些模型模拟出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危机的产生或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这一设想进一步佐证了( )
A.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活动模拟器”建造的如期成功 |
B.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建造“活动模拟器”的直接动力 |
C.意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能推动认识和科技的发展 |
D.科学家的好奇、兴趣和思考是推动“活动模拟器”发展的源泉 |
2013年8月19日《中国科技报》报道,细胞的正常基因出现突变并不断积累会导致癌症。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调查与30种癌症有关的基因突变,发现了会导致癌变的22种基因变异模式。材料主要表明( )
A.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C.认识的基础是变动不居的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