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当时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迎春之旅”访问活动,中日领导人再次握手,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针对中日关系问题指出“……而今的日中关系正在迎来第二个春天。”
⑴ 国共前两次握手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⑵ 当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⑶ 促进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⑷福田康夫指出当今日中关系迎来第二个春天,那么现代中日关系史的“第一个春天”应该是什么事件?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灵魂称义不因为任何行为,仅由于信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罗马教廷只管信仰上的事,至于财产、金钱、生命等事务应由政府处理,皇权应该名副其实。
——马丁·路德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分析其提出的社会原因。
材料二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是他被上帝预定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加尔文派的改革自始至终就一直和政治力量紧密结合。更确切地说,加尔文推行宗教改革的整个过程就是他与日内瓦政府争夺权力的过程。最终他把日内瓦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但教权高于政权的城市神权共和国。
(2)与材料一相比,加尔文与马丁·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4年4月2日,伏尔泰在一封信中说:“我到处看到那无法避免的革命的种子,……法国人什么事情都做得晚,不过他们终于还是做到了。启蒙运动已普遍展开,一有机会马上就会爆发;而那一爆发将非同小可。”
(1)据材料一指出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公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哪些内容?它规定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
材料三鲁迅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归结为中国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天下暂时太平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天下大乱的时代),这样两种时代的循环,而给予了深刻的批判。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热情地号召青年:“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3)据材料三分析,鲁迅希望青年人“创造第三样时代”应具备哪些品质?结合所学分析鲁迅提出上述观点的社会原因。
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指出:“所谓新经济政策,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转而恢复资本主义。究竟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租让合同,把企业租给私人资本家,这些都是直接恢复资本主义……废除余粮收集制就意味着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完税后的剩余农产品…… 在这种自由贸易的土壤上不可能不滋长资本主义。”
——《列宁选集》第四卷
(1)据材料一,你如何评价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解释?
材料二当时出现了一个“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的特殊现象:1930—1935年间,西方著名的政界、经济界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一时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
——2010年5月《红旗文稿》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人“以苏联为师”“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美国“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
(3)据材料三,我们的“新事业”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选择经济发展道路?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西方法制思想起源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而被视为现代政治文明起源的1215年制定
的英国《自由大宪章》,其核心思想就是限制英王约翰的权力。其后英国现代法治制度建立的过程就是一个
公民不断与国王争夺权利的过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法治”的实质是什么?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英同现代法治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涌现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并说明这一主张是如何实践的。
(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苗法)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之竞争。……若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
——染启超《王安石》
(1)依据材料,概括归纳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材料所引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由此,你认为史料选择或运用应注意什么?